×

登录

          
          
          

我所钟爱的鼠辈

Synopsis

一帮最破烂的小破烂人最后骗得金钱、拐得美人归


1 十一罗汉(Ocean's Eleven)
仔细数了一下,在“鼠辈”这篇里会出现的电影,若要归类,大概都可以归到Heist这一小类。恰巧2002似乎特别热这个类,从The Score到吉恩·哈克曼的Heist,都属于一帮人聚到一起偷蒙拐骗的影片,自然若按结局细分还可分为“从此幸福生活下去”的幸福类,以及“最终天网恢恢”的不幸类,但总之都可以总结为“我们聚集,我们抢劫,我们逃跑”的三部曲里。
不知为何,一直染有类似《长跑运动员的孤独》里那小孩看电视的毛病,看见警察追小偷就希望小偷逃跑,连最初看《猫和老鼠》也是同情Jerry更多些的,所以所钟爱的,也就是一帮最破烂的小破烂人最后骗得金钱、拐得美人归的影片了。在这类片子中,《十一罗汉》不是最先的,也不是最经典的,但将它提到第一个说,是因为这一部是翻拍Lewis Milestone在1960的同名影片,而当时出演的那些演员们(Frank Sinatra, Dean Martin, Sammy Davis Jr,等等),通常被称为鼠党(Rat Pack)。
所谓师出必先有名,也就在此先定义,这个鼠辈,Alas,不是可爱的Jerry同辈,也不是档案里,让人大叹不公平地有着引人犯罪的长睫毛的亲爱的Ratboy克莱切克,而是一群这样的乌合之众,不法之徒,怎么看怎么最后难逃法网,甚至小命也一直在线上晃晃荡荡的……最后却竟然成功了。
说完这个,回来说新版《十一罗汉》的导演Steven Soderbergh,该怎么开场呢?“你这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竟然堕落了吗?”(大笑)。很难相信,这是因拍出《贩毒网》而得到最佳导演奖,再之前的作品中包含着《性、谎言、录象带》这样名片的导演,竟然跑来拍《十一罗汉》了。而且与起先为显示“我们欧洲人也会拍动作片还比你强”导演了那部《杀手莱昂》(The Professional),后来又为了完成从小的梦想而去拍《第五元素》的吕克·贝松不同,索德伯格可不是在连出了几个不卖座的片子后“无奈”跑去拍商业片的,因为《阿莲正传》(Erin Brockovich)和《贩毒网》(Traffic)都可以算既卖好也卖座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啊,明明有吕克·贝松的《Atlantis》可看,却跑来写热爱鼠辈的闲聊的R,可也是堕落得可以啊!)
怨念之后,调整到“没错,这就是一商业片”的心态再看这片子,感觉就舒服多了,并且也可以注意到导演的种种标签式特色,好比刁钻古怪的用镜角度,或者一开头,不幸地堕落到要以教“未来小明星们”如何玩牌来混饭吃的Rusty Ryan(Brad Pitt的那句台词。似乎不只用在犯罪分子上,其他职业也可通行的:“我们这一行的,若不勤练手,就会生锈的。”听到这里难免大笑,同时心中也舒服许多,商业片也就商业片好了,好歹这还是索德伯格。
虽然论阵容,比起当年斯通那部了不起的《JFK》还大大不如,不过包括乔治·克鲁尼、布拉德·皮特、马特·达蒙、安迪·加西亚和大嘴姐姐领衔的阵容也还是星光灿烂的。克鲁尼在屏幕上可称光彩四射,果然越来越有大明星的感觉了,而皮特呢,只要他不是演浪漫文艺片的男主角,就都很出彩。其他不那么出名的角色,比如Don Cheadle演的爆破专家Basher Tarr,虽然在屏幕上的时间不长,表演得也都不错。唯一可称遗憾的大概是大嘴姐姐,不但步下楼梯的时候将不雅的步姿暴露无余,而且与安迪也好,乔治也好,都没有火花。若比对手戏时的张力,还没有乔治和布拉德两个人在一起时有趣呢。想来大嘴姐姐接拍这部明显要当花瓶的影片,应该是要报答《阿莲正传》所带来的小金人缘故吧。^o^
一直最喜欢两种影片,一种是要挺直脊梁才能看下去的那种片子,另一种则是那些不太把自己看得那么严肃重要的轻松娱乐片。(不过最近买后一类影片的比率可是大大提高了)《十一罗汉》无疑是后者。无论是最初Reuben Tishkoff,也就是和加西亚饰演的不幸boss有私仇的生意人,在回顾“赌场抢劫失败史”中,伴随着“Take my breath away”的欢快画面出现的爆笑情形,还是后来抢劫行动进行中,那个忘记装电池的遥控器带来的笑料,甚至在马特的种种不安中,也传达出欢乐的信息,告诉观众,从头到尾,你不用为这帮乌合之众担心。哪怕过程中状况与笑料同出,最终他们还是会成功抢到他们的那亿万美圆的,而克鲁尼先生呢,还要加上一个巧妙的圈套,使得大嘴姐姐认清现在男友,不幸加西亚先生爱绿钞不爱美人的愚蠢行为,回到真爱她的人身边。
虽然要论热闹,无疑是后半部更加有趣精彩,但若说比较有特色的,还是先前一半召集人员的部分。毕竟嘛,对那些电脑骇客侵入系统,监视系统中做假,甚至中国杂技功夫的巧妙应用啦……所有这些在劫掠的影片里都是用过的。要论酷啊,至今也未见过比当年Jeremy Irons开着拖车抢联邦金库更酷的镜头。所以,最初那些策划的过程,看着狡猾狡猾的克鲁尼,一路骗完死党骗投资,拐完小孩拐老头的过程比较过瘾。
说起来啊!克鲁尼先生还是演这种带点邪气,什么人都先拐到手再说的家伙比较合适啊!而发现到Ocean原来还有隐藏的计划,立即接手全盘的Rusty,也被皮特演得很有气势,远比他当年《燃情岁月》的时候故做忧郁要好得多了——所以,爱上鼠辈也不是观众的错嘛,谁让这年头,屏幕上的好人不可爱就算了,连原来那么酷的黑帮也都变得愚蠢、肥胖起来,甚至还要请心理医生!真是让人欲哭无泪呀,无限怀念当年教堂、鸽子、枪声、黑色大衣白色围巾的港片杀手呢。
导演: Steven Soderbergh
剧本:Ted Griffin
时间:118分
首映:15th February 2002
出演:
George Clooney:Danny Ocean
Matt Damon:Linus Caldwell
Julia Roberts:Tess
Andy Garcia:Terry Benedict
Don Cheadle, Elliot Gould, Carl Reiner, Casey Affleck

2 两杆大烟枪(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
现在要看trailer实在是太简单了,有宽带的话随便一搜就能找到,就算官方网站没有放,神通广大的Fans也有办法找到。然而,95、96那两年,也是R对电影真正狂迷的时候,可是要想尽办法去录港台排行榜那类的节目,才能先睹为快的。也因为经常看见预告片对影片充满期待,过了半年左右真正看到,全不是那回事了,而总结出一句“任何小破烂片压缩到30秒钟就都是精彩的”。近来因为迷《魔戒》还有期待《Matrix Reload》的缘故,也终于恢复了长久消失的追预告片的心情,TTT的trailer更是从最初到最后,当了无数版,由此可见果然不是没有以前激情了,只是需要适当的触发而已。^o^
(题外一下,尽管《Matrix Reload》中那位木头不穿超人服也能到处飞,不过看着最开心的果然还是拥有无限繁殖力,蟑螂一样排山倒海而来的Agent Smith呀。大笑)
其实喜爱预告片的心情,与喜欢看广告,收《饕餮之夜》以及其他的碟的原理是一样的:越是时间有限,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扑捉到观众的眼球也就越重要,毕竟广告是按秒算钱的,电视剧可以兑水,广告可不能。与此类似的,则是音乐片。都是需要在最短时间将大量信息量传递给观众,因而需要挖空心思吸引注意力的东西。
OK,在解释完这段后,终于可以回到主题《两杆大烟枪》了。这部1998年出品英国的低成本片,99年在美国一上映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以至后来那部《偷蒙拐骗》出来后,大家都说它可以看做《两杆大烟枪》的续集,不过那片子虽然有皮特压阵,要拼故事拼台词似乎就比这部差一些——后事姑且不谈,先说这部轰动一时的影片导演Guy Ritchie,观众从剧院出来后只觉得神清气爽,但评论家可要研究一下影片的师承传统的,研究来研究去,就研究到了Quentin Tarantino身上了,可不是吗,那种黑色幽默,还有血腥,可不是与《低俗小说》一脉相承,再往前推还有《水库的狗》,只可惜Ritchie本人却矢口否认。
其实,一想到导演拍广告还有音乐电视的出身,就不难解释影片那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几乎将导演手册全部搬光的用镜角度,还有一会儿接近记录片一会又用慢镜头强调,再过一会则突然来个定格的特别手法了。看表面,确实这也是黑帮、抢劫、金钱的主题,而要论死亡人数,也绝对不输Tarantino的任何片子,只是比起那位导演赤裸裸的血腥震撼,这部英国片里更多了一分幽默,这种幽默虽然接近黑色,不过却不至于那么让人笑了以后心情沉重,而是带着点调皮的气息,似乎一切是偶然也是注定的宽慰。从这点来说,看完笑完后,难得还能不让人为自己的笑而自责,这可是娱乐片的最高等级了。
与其说象Tarantino先生的影片,倒不如在英国本土找比较,而这样一找,就会首先想到《漫长的复活节》(The Long Good Friday),还有那部《名叫旺达的鱼》。人家都说英国和美国是被同一语言分隔的不同国家,而确实,起码从幽默感来说,就是完全不同的。
回到《两杆大烟枪》,为了叙述方便,先将开头的剧情提醒一下:Eddy(Nick Moran)、Tom(Jason Flemyng)、Soap(Dexter Fletcher、Bacon(Jason Statham)是四个街头小混混,平时做点小偷小摸的买卖。这一次,他们将平生的积蓄都拿出来,凑了一笔钱,好让Eddy去和当地的赌场老板,号称“斧头手”的Harry Lonsdale(在《漫长的复活节》中也有出演的P.H.Moriarty)去豪赌一场。
Eddy所擅长的是察言观色,因此,在任何“诚实”的比赛中他是稳赢的,只可惜,这回他们遇到的家伙,可不是以“诚实”著称。在用望远镜看到对手的牌的助手帮助下,Harry很快大获全胜,而四个可怜虫,就一下欠下了五十万英镑的债务,且必须在一周内还清,否则,Harry手下的Big Chris就会把他们的手指一天砍一根。
百般无奈之中,他们决定去抢隔壁的抢匪,因为他们听见对方在策划着去抢当地贩卖大麻的团伙的钱,而该团伙的老板则是著名的毒枭。另外,另两个小贼被雇佣去抢两把古董猎枪,而那两把枪价值两百五十万英镑……
再说下去就要严重泄露剧情了,而对这部主要乐趣在于剧情的影片,没有看完前知道结局会很郁闷地。总之,这是一部典型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格局,而所有这些绕来绕去的人物最后一个碰一个,发生犹如多米尼克般的反应。
这是一部没有明星的影片,哦,当然这里说的是电影明星,象客串Eddy的父亲的歌手Sting,还有扮演那位“带着儿子闯江湖”,一天到晚板着脸的足球明星Vinnie Jones就不算了。这当然和影片本身的低成本有关,只是这影片本身也不需要明星——何况,每个人都将他的角色演得好极了。虽然最初的那十几分钟的介绍人物,全片22位重要角色挨个出场时,会一时弄不清楚到底谁是谁,或者导演到底要讲什么故事,不过只要多一点耐心,当最后所有的线索、所有的伏线都全部契合,就会长叹一口气,觉得这100分钟真是飞逝而去呀。那种感觉就象连看了100分钟的广告一样,每一秒都要张大眼睛,不可错过。
宣传语中说的是“They're a disgrace to criminals everywhere”(他们令全世界的盗匪也蒙羞),而不错,若是世界上的笨贼都是这样一箩筐,那么警察的工作可就好办多了。然而这也是影片的魅力:显然导演是没太把黑帮呀、打手呀,什么的看做一回事的,所以那些苦心经营,似乎威力无穷的,最后却都死得很难看,就连他们说说起那些本该是威胁力十足的台词,听起来也只是哄然一笑而已。
片名《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原本是一句成语,Lock, stock and barrels,指一把步枪的主要部分,引申为全部的意思,但因为影片里重要道具,那两把古董枪的缘故,被导演改成了现在的样子,至于Smoking barrels,看过任何教堂、鸽子、杀手(爆)片的人都会记得一轮扫射后吹走一丝烟的动作。
嘿嘿。不过说起来呀,近两天正看人“羊羊得意”的话都出来了,果然糟蹋成语乃是世界行为,不独国粹而已呀。(爆)


导演:Guy Ritchie
剧本:Guy Ritchie
首映:1998(UK)3/5/99(US)
片长: 103分
出演:
Nick Moran:Eddy
Jason Flemyng:Tom
Dexter Fletcher:Soap
Jason Statham:Bacon
Vinnie Jones:Big Chris
P.H. Moriarty:Harry
JD:Sting
U.S. Distributor: Gramercy Pictures

3 Snatch(偷蒙拐骗)

好象是拜伦吧,有一句话是“我一夜醒来已经成名”--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成名后很快消逝,只留给世界一具美丽尸体和无限惋惜的运气的,因此一般俗人面对着就是这个问题,最初的名声打响后,下一步该如何做呢?
自然,Guy可以选择拍一部完全不同的影片,充分展现其他方面的才华,也可以选更稳妥的方式,按照之前卖座或得了好评的方向继续努力。
有两种才华都令人激赏:一种是功底渊博深厚,各方面都挥洒自如,在演员就是千面人的实力派;另一种就是只钻攻一个方向,但把那方向做到绝,做到尽,做到前无古人,后面来者也不必觊觎,以演员比就是特型演员。以前朋友拿武功比文字,说纵然分正邪两派,修炼到最后却也都是高手了,虽然很有道理,奈何还是偏爱全能选手,也许只是个人怨念吧。
后面一条路明显要省事些,也是Guy的选择。只是有些担心他要因此被打上标签收进鸽子阁里分类的……好吧,坦率承认,R平时就是那种最让爱修稿的作者头疼,任人家后来大作如云,就只爱最初那部的死心眼的读者,看片子时也经常有这毛病。虽然做为Guy ritchie的第二部影片,将它与前一部《两杆大烟枪》比较其实也是正常……
影片开头时,外号Turkish(Jason Statham)的伦敦小混混说道:“I was a happy boxing promoter until about a week ago, and then --what do I know about diamonds?”一句话中交代了本部片的两条主线:拳击与钻石。Turkish和他的搭档Tommy(Graham)两人不幸碰上了一位靠操纵比赛结果为生的恶棍Brick Top(Alan Ford),为了小命要紧,他们找来了吉普赛人Mickey(Brad Pitt)参加比赛,约定在比赛的第四轮他要输给对手;另一方面,钻石劫案中,拿到钻石的四指弗兰克(Benicio Del Toro),原本该是将钻石给纽约一位走私商Avi(Dennis Farina),只是消息传了出去,“刀锋”Boris(Rade Sherbedgia)雇了两个小贼(Vinny和Sol)想将钻石中途劫下——看过《两只大烟枪》的人都知道在Guy的片中,小贼能笨到什么程度,而果然,他们这次又把一切弄到稀里糊涂,最后钻石落到了狗腹中——没错,就是海报里布拉德·皮特牵的那只可爱小狗,而拳击赛的结果,也同样令人吃惊。
之前虽抱怨了Guy没有选择新的题材,不过在这样主要角色超过10个人的影片中,将每个人都表现得活灵活现,已经是很大本事了。若是与全明星制作的《十一罗汉》相比,就更能见到出彩的地方。在笑料不断中,难得将每个人的行事动机,甚至个性都表现得出色,台词更是延续《两杆大烟枪》的传统……说到这里,就要谈一下口音问题了。
《两杆大烟枪》中人物所说的话都是英国口音的,前面说英语与美语几乎都发展成不同的语言了,而对于看惯好莱坞影片的R,看那部片子前一半是要开字幕的,后面一半习惯了才好些——以前告诉朋友学英语的最好方法就是看报纸、看片子,这话是没错,不过最近发现要看《星际迷航》那样语速又慢,语音又标准的才有用,如果一开始就去听《X档案》里穆德那种又低又快的梦呓,肯定要疯掉,更不要说那些充斥着形形色色地方口音的奇怪影片了。
虽然故事仍在伦敦发生,Snatch毕竟是Guy在美国拍的影片,尽管有布拉德·皮特那谁也听不明白的“吉普赛”口音,其他的人可就很容易听懂了,这也算Guy被挖角以后的好处吧?(爆)
剧本出色外,Guy在片中继续发挥他的导演天才,难得是他能在原本就很复杂的故事线中,又插入那么多闪回、换位,而不显凌乱,反而使观众对角色更有深层理解。其次,英国式的幽默继续发挥作用,其实这种血腥暴力中加入的笑料,一不小心就会出格,好象看《低俗小说》一样,笑是笑了,一回想心却一沉,Guy却能将这层底线掌握得很好。这样看,纵然《Snatch》里并未有显著超越第一部之作,却有不失为不过不失的同一类型作品。
另外啊,《Snatch》有一件秘密武器,就是可爱的布拉德·皮特,最近发现这个家伙在屏幕上的魅力与他外表的不整洁度几乎成正比,所以《夜访吸血鬼》和《燃情岁月》中再怎样金发飘飘毕竟是花瓶,《沉睡者》那部期待过度的伤心之作就不提了,到了与哈里森·福特合作的《Devel's Own》基本失去信心,直到他改变形象,一脸胡子地出现在《七罪》中,印象才略有好转。而到了《斗阵俱乐部》后,眼看他满面伤痕,一脸戾气,感觉却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可爱,果然是又一个比起白马王子更适合“小破烂人”的明星啊(大笑)
也因此,一看皮特在片中出现,满脸胡子,和兄弟们坐在拖车前,一脸无赖样,就不由大笑,加上开口后满嘴听不懂的方言,这个典型的流浪者,对老妈偏又很尊敬,形象就立即竖了起来——“明星”与“演员”的不同在这里也就显现,每次只要他出现在屏幕上就一定会吸引注意力,果然不愧是很会偷戏的人呀。^^

 

导演: Guy Ritchie
首映:01/09/2000
出演:
Benicio Del Toro:Frankie the four fingers
Brad Pitt:Mickey
Jason Stratham:Turkish
Alan Ford:Brick Top


4 非常嫌疑犯(The Usual Suspect)
后来经常想,如果不是在96年初看到这部影片,或者不是事先完全不知道结局,那么还会有那种震撼吗?没有预告片可当,没有铺天盖地的互联网,没有Google可以搜索消息……这都是坏事。但是,也正是这点保证了,看这部影片前所得到的唯一消息,只是纽约时报里短短的报道。
“没有读者愿意显得自己是傻瓜”,观众更是如此,所以一切可被称做“Smart”的影片——尤其是这片子之后出现的,《一级恐惧》(Primal Fear)、或者再之后《小岛惊魂》和《第六感》,影片的精华都在:在最后十分钟、五分钟内,否决前面漫长时间的一切真实,仿佛世界一下颠倒了过来的震撼。不过,虽然也许一般是有着最初的也是最好的怨念,所以直到现在也还是最喜欢这一部。
先谈一下导演Bryan Singer,非常喜欢这个家伙,不过原因并不只是因为他拍了这部了不起的悬疑/黑帮/鼠辈片的缘故,而是因为他是一个Star Trek的迷。说来,R所喜欢的演员,跑到ST的电影版里要串角色的数不胜数,但是身为导演还要窜进去要角色的,也就只有这一位了。在Star Trek第10部《Nemesis》里,Singer出演了一个路人角色,而为了这只出现在28桢、连唯一的台词也在最终版被砍掉的过路角色,他宁愿花许多小时化妆,并把亲朋故旧一起叫去,“瞻仰”一下他在企业号上的英姿(大笑),实在是可爱极了的人。
《The Usual Suspects》原本是一句俗语,指一旦发生了抢劫等案件,警方会特别留意的那些原本有案底的人。但因本片的缘故,让这个词汇有了特别含义,连《X档案》中,也将穆德与孤枪侠们的初见那一集命名为《The Unusual Suspects》,并让Susan运用Spacey的老手法,拿手边事物编造故事和自己的名字。影片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有趣的事,人们记得影片,却有时忘记了导演,以至后来Singer为了拍片找投资人时,有一位听他总提《非常嫌疑犯》,就不由问他为什么总要说起那部,然后才知道了面前坐着的就是自己所仰慕的影片的导演!(笑)
除了《非常嫌疑犯》外,Singer著名的作品大概是现在的人气漫画改编电影了《X战警》。以前介绍Ian Macllan爵士时曾说过他在里面出演反角《电磁人》,不过忘记了提,他与Singer更早前,在拍摄《纳粹追凶》(Apt Pupil)时就合作过。根据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多了去了,而这部是少有的心理较量成分多于恐怖的作品,Ian在其中饰演的是前德国纳粹军官。虽然,摩萨德的力量都未能抓到的纳粹残余分子竟然被一个十五岁的小男孩认出并威胁,逻辑有些牵强,然而那是一部少有的触及人心黑暗面的作品。联想到《非常嫌疑犯》中摸棱两可的真相,以及几乎做为标语的、Roger 'Verbal' Kint所说的那句:“The greatest trick the Devil ever pulled was convincing the world he didn’t exist”,则可看出,比起轻松可爱的故事,Singer似乎更愿意探究更深层与阴暗心理的倾向。
影片如此精彩,负责改编剧本的Chris McQuarrie功不可没,然而更不能不提的则是Singer的功劳:影片的节奏非常紧凑,叙述采取非线性方式,最后结局虽似乎意料之外,回想起来却是情理之中,并且,越反复看影片,就越发现,之前已有许多伏笔的:这是所有Smart影片必须面临的问题,要摆观众一道,还要摆得他心悦诚服。不是认定他人是白痴,别人就真的成为白痴的。只是越是似乎聪明的导演,就越经常忘记这点。
阵容可以说是全明星的:Steven Baldwin、Benicio Del Toro(这位和鼠辈专题非常有缘,已经三次出现了)、Gabriel Byrne、Kevin Pollack这几位表现相当出色,尤其是Byrne饰演的前警察Keaton,将做过一阵贼、后来希望能回到正常生活而不可能的困境表达得相当不错,而Chazz Palminteri饰演的海关调查员Kujan,几乎可说是观众的代言人,他的每句台词,每个行动,包括最初的“你可骗不了我”,和最后,茶杯跌落的一瞬间,醒悟到方才听的漫长的两小时供词全都是临时编造的台词,都和观众的感受非常合拍。也因如此,最后他在人行道上张望时,台下的观众也松了口气:被骗了,不过没办法,只好承认对方的高明。
以这样强的阵容的背景中,身为主角的Kevin Spacey发送出了最强烈的光芒:以至纵然到今日,个人最难忘的角色,仍是非常嫌疑犯中那似乎有开口就再也停不下,却连一句实话都没有说的家伙。
Spacey的姓看起来这么奇怪,是因为它是将凯文父亲的姓Spencer和母亲的Tracey合在一起生造出来的词。虽然在1990年的《情迷六月花》(Henry & June)里就有出演,不过凯文真的开始备受注意是从1995年左右,这一年《Seven》里他出演那个变态地按照着圣经中的七罪编织罪与罚的罪犯。他的名字未上演员表,为了最后给观众一个惊讶。但真正让他能荣登心爱坏蛋行列的则是《非常嫌疑犯》一片。看他在片中面不改色地对警察说着成串的谎言,那种急智实在是令人钦佩。该片也为他争到了一个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虽然个人是不明白啦,这片子里难道他还不是主角吗?再之后的角色还包括《善恶花园的午夜》等等,不过再后来,看到他许多人的第一联想就都是“美国美人”了。;pp
题外:汤姆·汉克斯曾有意Spacey在《美国美人》的角色……虽然Spacey是最适合、最完美的,不过有时难免想,若是汉克斯出演的话,又该如何呢?笑。

导演:Bryan Singer
首映:10/19/1995
Steven Baldwin:McManus
Benicio Del Toro:Fenster
Kevin Pollack:Hockney
Gabriel Byrne:Keaton
Kevin Spacey:Kint
Chazz Palminteri:Customs Agent Kujan

全部留言

请登录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留言()
  • 作品:聊片er
  • 状态:连载中
  • 类型:评论区-影音
  • tag:电影
  • 发布时间:2016-12-07 23:54:25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