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暖胎][击坠之王队]世界观推荐 尼尔盖曼:《星尘》(电影)世界观

Synopsis

by 青铮


尼尔盖曼:《星尘》(电影)世界观


继续闲聊,说到哪儿算哪儿。
有的作者喜欢用同一个世界观,并将之打磨得越来越光滑流畅、圆满自洽,直至严丝合缝。但尼尔盖曼显然不在此类。
个人认为,他的作品,大致是在一个大的世界观之下的,这个世界观就是古今中外怪力乱神大杂烩并与现实世界发生“现实”的交集。
但他的每部作品又都有所不同,让人感觉并不是同一个世界。就算是同一个世界,至少也在不同的篇章里,被折射反射散射漫射了好几轮的世界,变得似曾相识而面目全非。
其实这种看似“随心所欲”而带来的流动变化之感,恰恰是尼尔盖曼的魅力之所在,显得格外灵动绮丽,恰似他的文风。


回头咱们先以《星尘》这本书呈现的世界观为例,来感受一下尼尔盖曼。
这个世界观是酱婶的——


一道亘古的石墙把世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们熟知的现实世界,一部分是精灵鬼怪出没的幻想世界。
石墙将两个世界彻底隔绝——当然,用膝盖想也知道,隔绝的其实并不彻底。所以人类这边会有“守卫”,看守两个世界的“通道”。
当然,再次用膝盖想也知道,这样的看守,在主线剧情和重要人物面前,并没有什么卵用。
至此,这个世界,与众多此类双世界交汇的世界,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只不过尼尔盖曼的情节格外跳脱有趣,文字特别流丽闪烁,却又有一种不动声色的温情和残忍。让它显得熠熠生辉而已。


但是,在《星尘》改编成电影的时候,一个小细节的增加,立刻使这个世界变得特别而有趣,一跃成为我心目中最喜欢的世界观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编剧依然是尼尔盖曼,太好了!另一位编剧,妙不可言的导演马修•沃恩,也是尼尔盖曼的好盆友。
在电影《星尘》里,书中一位没有名字的异世界的飞艇船长,变成了一个可爱到爆的异装癖胡子大叔,给自己取名“莎士比亚船长”。
使世界瞬间变得可爱而不同的,当然不是他的异装癖(虽然能看到罗伯特德尼罗穿羽毛裙子也是三生有幸),而是他给自己取名莎士比亚,收集石墙另一边平凡人间的各种小东西,将几乎完全没有奇迹、魔力和精灵妖怪的另一个世界,脑补想象得美妙无比。
就是说,当我们以为自己身处灰暗的世界,向往着石墙那一边的斑斓绚丽、古灵精怪的同时,那一边也有人在眺望我们的世界,向往着其中的美丽、优雅和精彩。
“噢,英格兰、英格兰,但愿我能身处其中,关于它的一切,人们告诉我只是传说故事,但我的心告诉我都是真的……所以,我用英国最美妙的文字魔法师的名字为自己命名。”

当然,这样的处理也并非《星尘》独有,哈利波特的世界,巫师中也有麻瓜爱好者。而中国古代更是不管是神、是仙、是妖,都对人间世界充满好奇向往。
但不知为何,也许是作者不可避免的身为“此中人”的自觉,即使描写彼岸对此处的向往,也往往基于真实和现实的理由,比如科技带来的便利啦,小确幸的人间烟火啦。
说实话,可能因为我是个不大现实的人,总觉得这些理由不大具有说服力,这些向往总给我一种“图啥啊”的感觉。

可是在《星尘》的电影中,这种向往被处理得虽然简单粗暴(喜欢就是喜欢!)却又趣味横生,光怪陆离的彼岸,是真正将他们的幻想、骚动、憧憬、美梦投射到此处——于我们平淡无奇的真实世界,却是他们寄放梦想的美丽彼方。
如果一定要比,这就好比启蒙运动期间西方那些哲学家想象中的“中国”。明知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化,又似乎真的懂得他们为何要将这种幻想投射过来,知道他们在其中寄放着什么,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以及,不自觉地,有时候也相信了这种美化,也觉得了某种感动。
个人觉得,这是当一个世界是“双世界”的时候,比较让我信服的一种处理:当我们在传说、向往、惧怕和渴望ta们的时候,ta们也在歌唱、梦寐、畏惧和追寻着我们。

全部留言

请登录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留言()
  • 作者有话说:

    2018年F1赛事-世界观、暖胎及绕圈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