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用个数字显示起来还真不好看所以这设计是个阴谋吗……

Synopsis

题目,是为了题目才存在的。

一个生命的缺失,并不影响地球的前行,纵然再美妙的生命也无例外。
所谓的蝴蝶效应假如真的存在,除非它的鳞翅 便能平衡整个宇宙。


(1)
目标鲜活,像尚未落到甲板上的鱼,在银色渔网中飞腾。
K所以会有这样的联想,全是因为他出身在渔村中。那会儿他还没有拖网的气力,总是站在一旁,看渔网的空隙被水珠填满,像鱼鳞一样闪着冷光,之后也像被刮落的鱼鳞般簌簌落地。
如果他出生在一个屠夫家庭,他的目标大约会被想成待宰的牛羊,血淋淋的景象和催吐的气味。或许这会更贴近他此刻的工种——职业杀手。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现代化的捕捞船取代了撒网的手臂,鳕鱼群在北方的寒冷水域渐次绝迹,连最小的鱼苗也无法自渔网的孔隙中逃生。荒凉的海域再养不活他这样的孩子,他们便如逆流的鱼群,挣扎逃生而去。
距离最初的日子已经过去很久。虽然他并不能说,在他手上消逝的生命,已经和他少时目睹大人们刮落的鱼鳞一样多。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并不一定要杀人如麻。
他只是从不挑剔,严守顺序,总是选择排最前面那一单。这规矩从未打破,使得他在行业中拥有了一份特别的名声。
不过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便是杀手也不会例外。何况他的工作报酬优厚,足以保证此后的人生衣食无忧。
他决意退休,此刻瞄准镜内,便是职业生涯中最后一个目标。
K身处观察哨内——某幢建筑物的一个房间。他通过网络租下房间,留给房主的讯息,疑似偷情者或瘾君子,有害程度大约介于蟑螂和白蚁之间。
目标一直在视野之内,有一头乌黑的长发——如此措辞倒显得满腔柔情蜜意,他却浑然不觉。杀手不需要对词语感受敏锐,他能记得的有关黑色头发的描述,自然来自最普通的大众传媒。譬如近来热门的小说和电影,被害的女主角便被如此形容,“乌黑长发呈放射状散开,像一朵盛开的黑色大丽花”。
看过那起案件“真实”照片的人们,大概想说这一形容完全是扯淡。
然而扯淡的形容反而能留下更深刻的印记,假若定要K形容他杀手职业的最后一个目标,他也会选择最扯淡的说法:乌黑直发宛如刀削。
这个词的出现和K的杀手身份无关,他鲜少用刀,自然也不曾观察过刀削的痕迹。这
个词来自一次“误入”博物馆时所见某位中国皇帝的“书法”,线条尖刻,结构圆满。解说者当时便用过“刀削”这个词。
此际艳阳高炽,K的目标与十字线的视界若即若离,恍如身在另一空间。他瘦削的体态和黑色直发,像瘦京体写出的汉字,在光线的卷轴上载沉载浮。不过,K并没有记住瘦京体这个专有名词,那于他毫无干碍。正如目标的头发是否黑色,其实也于他无关。
K就像一个小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几何作业:用子弹画出两点间一条直线。而在肉眼不可见的空间中,这条线充满波动。

全部留言

请登录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留言()
  • 作者有话说:

    以前从纸片挪去“我的电脑”
    后来从“我的电脑”爬上“云端硬盘”
    是的,没有区别,还是坑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