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吉本的黄昏

Synopsis

99年到03年之间,零星写下的一些小片段

 

  那天出门办事,一事无成,郁闷之极地进了一家书店,抱出来一部《罗马帝国衰亡史》,自己都觉得真是豪举啊。

  于是在一个原本该是很郁闷的黄昏,开始看爱德华·吉本这部古风盎然的书。

  吉本写道——

  “17641015日,当我坐在卡皮托山岗废墟之中沉思冥想时,赤足的托钵僧人正在朱庇特神庙中唱晚祷词,撰写一部这个城市衰亡历史的念头第一次涌上我的心头。”

  人选择什么样的灯是自由的,但当他选定一盏灯之后,他就不再自由了。

  隔着两百三十七年的时间,我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个黄昏对吉本的意义,比那时的他自己还要清楚,那个富有、悠闲、博学而无所事事的商人的儿子,他似乎对著书立说颇有兴趣,但一直拿不定主意到底写些什么,并一直把自己的精神才华花费在政治活动、社交和国民军训练上,不时写一些小册子,但都默默无闻,那时的吉本还不明白,就在那个黄昏,他生命里的灯,已经点亮了。

  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模糊的,仿佛暮色里昏黄的点点光晕,他不知道要写什么,写多少,写多久,然而没有关系,灯已经点亮了,那是注定要亮很久,照亮他的人生,也照亮后世无数双眼睛的一盏灯。

  据说书成的时候也是一个黄昏,与最初的那个黄昏已经隔了二十年,二十年里他只有这部书,没有妻子,没有儿女,寥寥的几个朋友大都先他而去,但他却觉得幸福。

  是的,幸福,惨淡然而真实的幸福,我们在那些孤寂却不朽的作者的生命中常常可以体会到的幸福,“二十个幸福的岁月因为我辛勤地修史而富有生气……舍此我无从获得。”那是一颗被选定要叙述那伟大帝国的衰亡灵魂,除此之外,他的人生没有其他的意义和乐趣,而这一项成就,已经使他获得了我们无法想象的意义和乐趣。书完成后的6年吉本是孤独的,再没有任何著述——他已经完成了他的作品,何须其他的著述。6年后,57岁的吉本悄然离开了人世。

  在《罗马帝国衰亡史》的最后,吉本用黄昏般肃穆宁静的笔调,再一次描述这座他为之付出全部创作生命的城市,以及以这个城市为中心的帝国——罗马。仿佛夕阳睿智而安详地光,缓缓拂过漫长的时间,辉煌的废墟,大剧场、方塔、水道、拱桥、神庙……他再一次回忆起那个黄昏,他在朱庇特神庙的废墟中听晚祷,“首次想到要写这部后来用尽了我二十年生命的书”,而此时,他已经清楚地明白那个黄昏的价值和意义,明白了自己这二十年、这一生的价值和意义。在重现了那“空前可怕和可悲的灭亡”之后,他的思想又回到了创作的早期,从那个庄严肃穆地黄昏开始,仿佛一部完整的宏伟的交响乐,起篇的主题完美地融入了对崩溃和衰败的沉思中,而在这崩溃的上方,已经出现了吉本本人生活其中的现代世界的曙光。他的生活和他的研究如此完美地交织在了一起。

  而回到起点的吉本不再是孤寂的,陪伴他的是以后几个世纪里日益庞大的读者队伍,他们遍及世界,却凝视过同一盏灯的纯粹明亮的火,沐浴过同一个黄昏宁静肃穆的光。

  而我,也是在一个美丽的黄昏,走进这由无数朝圣者组成的队伍的。


全部留言

请登录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留言()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