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尾声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Synopsis

本书的主人公叫杨广,他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以“隋炀帝”著称。 一般认为,他是个糟糕透顶的皇帝,事实上,在当时大家也都这么认为,因此他以“渎职罪”被叛死刑——他的部下认为他太糟糕,起来造反把他杀了。 但是将诸多史料连贯排比之后,却会发现有很多地方互相矛盾、情理不通。 那么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会看到什么呢? 给历史一面镜子,镜子里的杨广,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寻找这问题的答案,如同在迷雾中寻找真相,尽管,未必会有理想的结果,或许只能收获若干有意思的猜想而已,但,实在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唐武德五年八月,也就是公元622年,在平定江南之后,唐王朝正式改葬杨广于扬州雷塘。

他被谥为“炀”,意思是说,他这个皇帝当得糟而又糟,不守礼制,又好色荒淫。

其实他的孙子皇泰主杨侗给过他很好听的庙号和谥号:隋世祖明帝。不过没人认这个账,大家都觉得,隋炀帝这三个字才更配他。

经历了那么样一场灾难的变乱之后,当时天下的人谁不想把那个暴君煮了吃呢?

《隋书》激烈地批评他,但是也保留了一部分中肯的记载。

随后,越来越多的野史笔记往他身上抹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尤其是桃色。

再以后,《资治通鉴》将很多《隋书》不载的资料录了进去。因为司马光老师的威信很高,所以大家总是会认为,《资治通鉴》的记载一定是有可靠根据的。其实,司马光老师的意图,倒可能真的是为了编写反面教材吧。

渐渐地,杨广出现在了越来越多的小说中,他好像成了一位专职的小说人物:《隋史遗文》、《隋炀帝艳史》、《隋唐演义》、《三言二拍》……在那些小说里,似乎杨广在位的十四年间唯一干过的事情就是寻找和发现美女,然后带着她们到处玩儿。

最初,我也这么以为。

直到有一天,当我走在运河边上,望着静静流淌了千年的河水,忽然想到:“如果没有深远的眼光,强有力的动员和组织,怎么可能成就这么一项浩大的工程呢?”

而后,又受一位我很尊敬的历史老师影响,渐渐地对这个人物产生了兴趣。

起初,只是很惊讶,原来杨广除了玩到亡国,以及挖了一条运河之外,还做过那么多的事情。越读史书,越觉得在这个人身上,似乎聚结着数不胜数的谜题。这些谜题有历史记载的偏差造成的,也有他本身的个性造成的。

在杨广的身上,聚集了中国历史中很罕见的两极成分:从好的方面来看,他几乎是最好的之一,从坏的方面来看,他也同样是最坏的之一。

他下令修建了洛阳城,开挖了大运河,奠定了中国其后几百年的国土布局,并且影响至今。

他确立了科举制度,试图用考试制度取代贵族门阀制度来选拔人才。

他不遗余力地改革官制,使之更适合于一个文治时代。

他曾经为南北统一起过重要作用,不仅仅是指军事上,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融合。

他是隋朝最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之一,他以帝王身份倡导南北诗风的融合,为盛唐诗歌开创了先河。

他热衷于整理和收藏图书,在一段漫长的乱世之后延续了华夏文化的传承,他所确立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延用至今。

他将青海纳入了中国版图。

他统治下的帝国有着堪比盛唐的国际影响力,曾经出现过万国朝宗的盛况,他本人亦被外邦尊为“圣人可汗”。

他曾经制定过极为宽松的法律,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废除过“十恶”之条的帝王。

……

甚至,连他的婚姻生活也不像小说里那么荒唐,他与结发妻子感情笃深,携手终生。

然而,他却又为当时的百姓带来可怕的灾难。

他治下的帝国仅仅只延续了七年的和平,其后便陷入了一场连年的战乱。

在隋末的大乱之后,唐帝国的人口甚至只有隋朝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除了部分隐藏的户口之外,毫无疑问也有大量的人在战乱中丧生。

他就像个二世祖,接手了运营良好的大公司,却又不甘心只做一个守成之主,决心要干一番自己的事业。他四处投资,终于因为投资面过广,透支了母公司的财政,也造成了老员工的不满。最终,他的公司倒闭了。

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失败者。

做皇帝的本职工作就是治理国家,像杨广那样接手了一个盛世,却做皇帝做到亡国自然一票否决,无可辩白。

然而偏偏,过后他投资的那些项目却又发展得极好,财源滚滚,遗惠后人,似乎又证明他当初的眼光不差。

这么一个人,又要如何评价?

其实怎么样评价也好,雷塘那座孤零零的荒墓中,已经化为尘土的杨广本人是不会关心的了。

而对我们而言,做出一个自己的评价,除了八卦的乐趣之外,也为了多些借鉴:为什么看准了问题之所在,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最终的结果却那么糟糕?实际上,在他之后的唐王朝在许多问题上都延用了他的作法,为什么结果却完全不同?

这些,想必诸位读者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

只不过,以往的历史中,杨广实在被贬得太低,几近一无是处,甚至有诸多无中生有的事情硬栽上去,所以作为八卦者,呃,还算有责任心的八卦者,笔者在矛盾的记载中玩解乱麻游戏之余,总忍不住要为他辩解一二,所以这部八卦看上去倒是说好话的内容更多些。其实,杨广是一个过失与功业同样明显的皇帝,他的过失之大,怎样说他糟糕都不过分。但,即使如此,也仍应承认他的贡献。

过是过,功是功,也没必要比较。

我想,对于杨广,历史学家们迟早会给他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至于我们,只管吹吹空调,翻翻史书,享受享受八卦的乐趣,也遥听那雷塘的荒草间,悠远的低吟: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隋炀帝杨广生平大事年表

公元569

杨广诞生,起初他名叫普六茹英,小名阿MO(上麻下女)

公元573

普六茹英五岁,他的长姐丽华嫁给了周太子宇文赟,后者在未来证明自己是一坨糊不上墙的烂泥。

公元578

普六茹英十岁,周武帝突然驾崩,他那个糊不上墙的儿子宇文赟登基为帝,丽华成为皇后——五个皇后之一。宇文赟不负众望地成为最烂的苹果,国政则落入国丈普六茹坚的手里,危机中看到了皇位在朝他招手。

公元581

普六茹坚恢复了汉姓杨。杨坚称帝,建立了大隋王朝,炫目的隋唐盛世拉开了序幕。十三岁的杨英,大约在此时他改名杨广,被立为晋王,出任并州总管,当然,此时他还只不过是个挂名的少年皇子。

公元582

古人早婚,身为皇子的杨广更不例外,这年他结婚了,对象是比他年长两岁的西梁公主萧氏。这段政治婚姻也许真的培养出了感情,至少,其后它平稳地维持了三十六年,没有任何破裂的迹象。两年后,他们的长子杨昭诞生了,于是杨广在十六岁那年升级为父亲。

公元586

杨广从并州返回京城大兴,参与筹划平陈。

公元589

二十一岁的杨广出任淮南行台尚书令,行军元帅,统领五十一万八千大军渡长江,平陈。

至此,华夏经过数百年的分裂之后再度统一。

杨广在平陈过程中为自己积攒了名望和人气,但是,一片赞誉声中也混杂进了些许有争议的桃色纠葛。

公元590

刚刚平定的江南大乱。

杨坚反思了自己过于强硬的江南政策,果断决定改为怀柔,实施一国两制。于是,平陈统帅、“南方人的女婿”——晋王杨广被调往扬州任总管。自此十年,他在江南度过了青春岁月。杨广对江南的特殊感情日后深刻影响了隋的政治,和华夏历史的走向。

公元600

生而排行第二,就这样失去登上皇位的机会,实在让杨广心有不甘。

在与右仆射杨素结成了“两个老二”的同盟之后,杨广成功获取了母亲独孤皇后的全力支持。经过一系列的地下活动,太子杨勇被废,杨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太子之位。

公元604

度过四年沉闷无比的皇太子生涯,杨广终于等来了利好——杨坚晚年沉迷女色,一病不起。

然而,就在杨坚去世的前后,却充斥着桃色、血色和各种流言。仁寿四年七月十三日,在仁寿宫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或已成为千古谜团。

撇开这些,杨广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此时他正雄心万丈,急不可待地将他心目中的大一统帝国蓝图化为现实。

就在这年,杨广颁布了著名的《营东都诏》,宣布建全新的东都,从而将帝国的政治核心转移到交通更为便利,地理上也更接近帝国中心的洛阳城。

公元605

三月,东都洛阳工程紧锣密鼓地开工。同时,未来将深刻影响中国政治经济历史的交通命脉大运河,也开始了南段的建设。动用了百余万人,南段千余公里的河渠在短短五个月后完工,同时完工的还有一支达到数千的超豪华船队。

八月,杨广率领亲朋好友,文武百官,乘坐豪华游艇,浩浩荡荡地下了江南。这一让他备受史家批评的举动,其实不乏合理的目的,然而,却使用了极其夸张的形式。而这,只不过是日后一系列夸张行为的开端。

也在这一年,杨广恢复了杨坚晚年废除的各级学校,宣布大力兴办教育,因才选拔官员。

公元606

东都洛阳建成。

皇太子杨昭和尚书令杨素在两天之内先后死去,或许是这一年最重大的事件。这也是骨灰级驴友杨广最安分的一年,一直留在东都。

公元607

颁布大业律。这可算中国历史上最宽松的法律,空前绝后地废除了“十恶”之条。

进行官制改革,废九等爵,只留王、公、侯三等。改州为郡,裁减了大批冗官。

动用百万人修长城。

率甲兵五十万出塞,北巡突厥。科技史上的杰出作品观风行殿1.0版即出现在此次出巡过程中。

派遣外交家裴矩出使西域,发展对外贸易。

……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事情。

公元608

动用百万人开大运河北段——永济渠。

二度北巡。

派宇文述出击吐谷浑,以便为出巡西域扫清障碍。

公元609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隋炀帝和三……三千宫眷,外加几十万大军。

杨广自京师出发,翻过六月飘雪的祁连山,至河西走廊,在那里召开了有二十七个国家元首和使节参加的高峰会议及博览会。

这一年,也是隋王朝和杨广人生历程的顶峰。

公元610

二巡江南,这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南方,为征辽做准备。

这是隋王朝最后的平静。

公元611

下诏征讨高句丽,扫地为兵,隋王朝上下一时鸡飞狗跳。王薄率先唱出了无向辽东浪死歌,揭开了隋末大乱的序幕。

公元612

发一百一十三万大军征讨高句丽。结果却是在随军各国使节的注视下,极具讽刺性的惨败。无论大隋王朝还是杨广本人的威信都一落千丈。

公元613

急于挽回面子的杨广,不顾朝臣劝阻,二次征辽。却又因为后勤部长杨玄感的叛乱,不得不紧急撤军返回。

公元614

杨广陷入了征辽歇斯底里症,不知他是没有觉察自己已经踩上了西瓜皮,还是觉察了也不肯承认,他一意孤行地挑起了第三次征辽。

此时的隋帝国已经狼烟遍地,风雨飘摇。

公元615

隋帝国警报四起,杨广却已无力支撑国政。他不清楚自己的处境吗?不,他清楚,否则,他不会吟出“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

这年,杨广第三次北巡,这是他为国事做出的最后努力。他也许想从昔日卑躬屈膝、曾让他感受无限辉煌的突厥人那里,找回一些安慰。然而,突厥早已不是那个突厥。雁门之围,让杨广彻底崩溃,他从登基之初的工作狂,变成了吃喝玩乐的破罐子。

公元616

三下江都,一去不返。

公元618

三月,江都宫变。他被自己的亲卫军缢杀。

五个月后,人们将他下葬扬州雷塘,他永远留在了江南。

唐王朝建立者李渊,给予了他“炀”的谥号,意思是“好内远礼”。十分讽刺,这正是数年前他给陈后主叔宝加上的谥号。

 

全部留言

请登录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留言()
  • 作者有话说:

    诸位读者也是。
    我对杨广生平的解读,借鉴了很多历史学家的看法,但是也有不少是我自己的主张。这一方面,因为我只是票友,不是专职历史学家,所以我往小书里加入一部分自己的猜测,而不必过分考虑严谨性。这是要说明的。
    不过,我所有的猜测都基于正史的记载,所以,虽然是八卦,然而自认为是比较负责任的八卦,这也是要说明的。
    最后,如果这本小书不能给诸位读者带来一点儿新鲜玩意儿,至少希望各位能看得开心。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