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忠顺,顺平与惠武——一家之言谈赵云谥号

Synopsis

by Curren [评论]

忠顺,顺平与惠武

——一家之言谈赵云谥号

 

云别传载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在外议云宜谥——朝野要求追谥赵云的时候,刘禅诏曰: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他在这里用忠顺来代指了赵云,颇疑他当时是不是就已经属意谥号忠顺了。  

  不过蜀汉似乎与谥号经常有重号的曹魏不同。十二个谥号,除了夏侯霸谥号不详(猜测他可能是愍侯,因为在国逢难曰愍,国难流亡的夏侯霸正合此谥),法正谥翼侯、诸葛亮谥忠武侯、蒋琬谥恭侯、费祎谥敬侯、关羽谥壮缪侯、张飞谥桓侯、马超谥威侯、庞统谥靖侯、黄忠谥刚侯,陈祗是忠侯。似乎是在以尽量不重号为守则。首先诸葛丞相已经用了字,再加上刘禅的宠臣、弄权小人陈祗又被追成了忠侯,被陈祗跟黄皓联手弄得超凄惨的姜维恐怕也不愿意再把这个被玷污的字加到赵云头上了吧。  

  所以大臣们议谥时,就换掉了字,求了另外一个合适的字。  


  网上对赵云谥号的所谓“争议”,一个主要争议点在于这个“平”字。某些人认为《逸周书·谥法解》中克定祸乱曰’”,则姜维等人“克定祸乱曰‘平’”就是在糊弄后主不读书,是明捧实贬。 

首先不提当时距离《逸周书》时代已经过了数百年,谥法也是在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地补充变化的。先看看字的解释:柔贤慈惠曰顺。这个解释与谥法上也有不同,按谥法慈和便服曰顺。表面上看来,两者意思似乎相同。但仔细看谥书,会发现还有一条:柔质慈民曰惠,难道不引人联想,这就是柔贤慈惠的来源吗?  


  这样看来,姜维他们用了一个字,还合了一个字在内。不但说赵云人格高尚,为人温和,众人感叹,并且特别指出了他的爱民。由此也可以看出,赵云肯定有着突出的爱民事迹。而这种爱民精神正是与他答公孙,成都谏分田的事迹一脉相承的。  

  既然可以合,那么执事有班曰平又为什么不可以合克定祸乱曰武在内呢?  


  难道平就只有平安,和平,平凡的意思吗?征镇安平诸将军,难道皇帝任用他们的平西,平南将军只是去“和”西,“和”南的?不打仗能“平”吗?“平”的对象是什么?祸乱。“平”的目的又是什么?克定。《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中裴松之的注引《英雄记》中更有“是时年号初平,绍字本初,自以为年与字合,必能克平祸乱。"的记载。难道“平”字不正是“克定祸乱”的另一个贴切的代称吗? 

  再说,姜维为什么要糊弄后主?难道赵云配不上“克定祸乱”吗?即使只看陈寿的记载,他也有长坂救幼主,入川夺两郡等“平”“克定”记录。何况如果赵云真的只有陈寿传中那一点点的战绩,他又怎么会被陈寿自己称赞为“强挚壮猛,并为爪牙(战克之将,国之爪牙——《汉书·陈汤传》)”“以忠勇称”,被杨戏称赞为“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用“平”来合“武”,为什么不干脆用“武”? 

 
  还是那句话,我们的诸葛丞相已经谥“武”在前了啊。而且世人流传最广,口耳能详的,不就是“诸葛武侯”吗?重谁的号,也不能重丞相的这个“武”字了啊。  

  所以,以一家的推理,赵云的谥号,实际上是以“顺平”二字,合了“顺”“惠”“平”“武”四字在内。既赞其美德无亏,爱国爱民,又赞其开国与治国武勋。是不可以脱离谥表,进行刻意歪曲的推论的。

 

再则,在单复谥并行的时候,一般认为复谥(多字谥)为美。因为谥以表行,一字谥,一美也;二字谥,兼美也。曹魏臣子谥无双谥者,而蜀汉臣子双字谥,双字皆为美谥者,只有诸葛与赵云两个。其例子之稀有,充分说明在当时拥有一个双字美谥是多么难得而可贵的事情了。 



P.S.后主对追谥的态度:  

首先,说关张马黄庞赵为什么在死后多年才给予追谥。  
实际上,这是后主把宠臣陈祗给谥成了忠侯,才会出现的现象。  
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  
夏侯霸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亡故,但他是投诚,而且也随姜维出征有功,他的得谥是应该的。陈祗死去得谥是在景耀元年,陈寿在这里用了个于是,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开国元勋们的追谥,和陈祗之谥有承接关系。  
也就是说,之前蜀汉的谥号控制得很严,而后主不管不顾地给了宠臣陈祗谥号,让臣子们很是不满,于是朝野提出,给开国元勋老臣们以追谥。  

然后是批次问题。  
总结一些坚持认定臣子们根本不想追谥赵云,是后主意思如下:  
一,追不追谁皇上说了算。  
二,后主本想一块追了,但是觉得赵云不够班,自己追了臣子会不服,所以往后推推。  

这两个观点本身就是个矛盾。后主真想一块追,臣子根本不会有人说什么。正相反,因为追谥了别人没赵云,臣子们还议论纷纷,要求给赵云一个谥号。  
所以从姜维他们的积极参与,我们首先可以否决臣子认为不配,后主才往后拖的问题。  
或者,某些人强调的,连在两次被救的后主自己心里,赵云都不和四虎庞统一个批次的 
外人看起来都知道天大地大,救命最大。救皇帝本人一命的大功都不配和人相提并论,那还有什么可以相提并论的?  
既然都不是,那么为什么会晚呢?  
这就有两个可能了。  

一是故意为之,要单独追谥,表示特殊荣宠。  
这个解释固然会让支持者们高兴,但是反对者恐怕很难接受这个解释,也可以举出理由来反驳,所以我们搁置这个可能。  

另一个可能,就是关张马黄庞皆故于先主之前,不曾为后主所用。对于后主来说,他们是先帝臣子,先朝勋旧,此为感念故旧之意,所以一起追谥。而赵云去世比六人中最晚的马超还要晚七年,曾为后主臣下,是本朝之臣,故而追先朝勋旧时不及,而单独追谥。虽说都死了四十多年,只不过早死晚死,但只要考虑到,他们的死中间是有一个先主后主朝代划分问题的,则后人不解的:此一事云之功已,亚于壮缪桓侯,而过于马孟起黄汉升矣。景耀三年追谥关张黄马,而不及云,迟一年而补谥,不知何说也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全部留言

请登录评论!

暂无评论

全部留言()
  • 作品:学院自选集
  • 状态:连载中
  • 类型:专题档-专题档
  • tag:
  • 发布时间:2016-12-10 18:58:14
  • 作者有话说:

    自选作品集。

确 定